<output id="5sjbw"><legend id="5sjbw"><var id="5sjbw"></var></legend></output>
<acronym id="5sjbw"><strong id="5sjbw"></strong></acronym>
  • <td id="5sjbw"><strike id="5sjbw"></strike></td>
    查看: 10215|回复: 0
  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    [老城旧巷] 一亩田——卒子走遍安庆
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11

    收听

    30

    听众

    5732

    帖子

    E粉明星

    注册时间
    2010-3-15
    精华
    13
    QQ
    跳转到指定楼层
    楼主
    发表于 2016-9-18 09:07:52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    一亩田——卒子走遍安庆

    一亩田
    ——安庆遗址
    第1054篇
    过河卒子 QQ号:82009314、微信号:QQ82009314(微信公众号“卒子走遍安庆”)
    图、文:过河卒子
    摩托车户外行群  群号:322708947
   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、卒子微信、微信群、卒子微博、安庆E网、徽网安庆版、安庆牵手网、安庆振风论坛、各县门户网站、觊迪论坛等
    卒子游记:
          您好!观众朋友,欢迎您收看《卒子走遍安庆》网络长篇旅行专辑。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的溪安村,从元朝末年至明朝,再到清朝,数百年的时间里,从江西省陆续迁徙一批又一批至今影响着安庆的移民,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处遗址。
         瓦屑坝,位于鄱阳县城西十公里的莲湖乡,是江西移民向湖北、安徽方向移民的最后集中地点。很多安庆的朋友都知道瓦屑坝,以为自己的祖上就是这里,其实不然,瓦屑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,昌江、信江从这里入大湖,相传曾是豪门望族聚居的地方。这里还是出名的制陶工场,传说姑苏陶人看中了这块“风水宝地”的水质和泥土,在此开场制陶,使无数的陶瓦进入了天南地北、千家万户乃至皇家宫殿。走在村中小路上,脚下全是白色或青色的瓷片。据当地村民介绍,整个坝上和村庄下面全是瓦屑和瓷片,最厚的地方有3米。在西汉时期,这一带是烧陶制瓦的繁华工业区。
      安庆,一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城市,从明朝初年,几十万江西移民经瓦屑坝迁出,走入皖西南地区,通过长江水运来到安庆。在中国移民史上,早有“北有山西大槐树,南有江西瓦屑坝”之说,“瓦屑坝”与“大槐树”并列成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首。
         一个鄱阳湖的渡口成为迁徙的重要载体。宋元之后,随着明朝经济重点的南移,江西一跃成为全国首富,人口之众也是首屈一指。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残酷战争,造成了鄂皖豫川等地大片土地荒芜。战争结束后,为了发展经济,明朝统治者开始从江西等地移民,瓦屑坝这个古老的渡口自然成了江西官方首选的移民集散地。历史上曾有“江西填湖广,湖广填四川”的说法。江西移民有二百余万,而从瓦屑坝移民多达百万人,由鄱阳湖入长江,再迁往皖、苏、鄂、川。
        以安徽安庆为例,有人统计,瓦屑坝移民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(1370-1417)历时48年。到洪武二十二年(1389),安庆42万居民有27万来自瓦屑坝。
      作为地道的安庆人,通过将上洗手间称为“解手”,那么“解手”到底是什么意思?据介绍,与瓦屑坝移民相伴的还有许多生动的传说。比如:安徽很多地方把上厕所称为“解手”,当地人解释说,因为其祖先是被捆绑着用船押运来的,途中要方便时,需先请求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,于是“解手”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,一直沿袭至今。这都是地道的江西口音,是鄱阳湖地区的文化遗存。安庆宜秀区的溪安村原有移民碑,至今卒子也未找到。
      据《中国移民史》等相关资料记载,江西瓦屑坝是中国八大移民点中移民数量最大、历史名人最多的“移民圣地”。清朝的“父子宰相”张英、张廷玉;清代被誉为“国朝第一”的书法家邓石如和他的六世孙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;北洋政府首脑段祺瑞,他们的祖籍都这样记载着:鄱阳瓦屑坝。
         根据《明史》、《明太祖实录》以及大量家谱记载和历史学家葛剑雄的考证,洪武年间江西向湖北、安徽、江苏移民达二百一十万人。洪武廿二年,迁饶州、九江移民27万到安庆,其中20万人来自瓦屑坝。迁饶州、九江移民6.5万到池州。迁饶州移民6.4万到合肥。洪武卅年,迁江西移民65.6万分别至长沙府常德各县、岳州府、安庆府及郴州、零陵、衡阳、靖县、辰州,等等。
      从江西陆续迁徙而来的百姓,来到皖西南,来到安庆,经历了无数的战火和天灾人祸,但并没有让在田地里日夜劳作的农民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。为了逃避战争,先祖们拖家带口,慢慢耕耘着山间的一亩田,从年头忙活到年尾,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。在海拔约三百米的一片空地上,就是先祖们耕作的一亩田,此处地势平整,阳光充足,在数年前还是一片农田,如今已经废弃,离此不远,有麻石砌成的屋基,在如此平整的地方劳作,足能享受太平生活。
        一亩田,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又是对饱受战争的安庆先祖的一种怀念。
      五千年文明古国,五百年古老溪安,农民和土地世代传承着。从溪安村经小道上山,这里从半坡一直到山腰处,共有几十亩山田,安庆的先祖们使用了用两季亩田种粮——早稻和晚稻,在整个夏季,一边收稻子、一边再插稻苗,在田边再种下黄豆。按播种高产品种的正常收成算,可年产数千斤稻子和几百斤黄豆。他们通过劳动满足了全家的消费。
         溪安村,在元朝前基本无固定居民,从元朝以后,陆续有江西居民来此定居。
    (本篇完)
    2016-09-18

    http://www.plataies.com/data/attachment/forum/201907/16/102145vllpjgrj85gjlier.jpg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联系合作|人才招聘|手机APP|Archiver|

    GMT+8, 2024-6-3 23:46 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    安庆E网生活网站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 ( 皖ICP备05012696号 )

  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:华茂1958-C7栋 联系电话:0556-5306667 联系邮箱:17779721@qq.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:0556-5306667 17779721@qq.com

   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

        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    真人一级毛片无码中字|亚洲 中文 欧美 日韩 在线|国产黄色视频网站|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h在线